發布時間:2025-09-30 08:50 文字大?。?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9月29日,無錫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切實扛好經濟大市挑大梁責任”系列主題第三場新聞發布會——聚焦“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展示無錫以就業優先夯實民生根基、以社會保障兜底民生底線、以鄉村振興縮小發展差距的實踐路徑,勾勒出促進共同富裕的“無錫方案”。
就業優先,拓寬增收之源
就業是民生之本,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是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無錫連續五年上榜“年度最佳促進就業城市”,入選2024年全國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實施城市,并于近期獲評“2025就業友好城市”稱號,以實績詮釋城市的就業溫度與發展活力。
無錫市人社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映雪介紹,無錫始終將就業優先政策落實、落細。截至8月底,失業保險降率政策累計為企業減負182.12億元。在重點群體就業方面,無錫在5所本地高校設立“就業服務驛站”,并在全國10所高校布局“引才聯絡站”,全市已累計引進大學生48萬人;同時持續推進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攻堅行動,2024年末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幫扶就業率達到93%。創業是更高質量的就業,無錫在省內首創創業人才引育工作,與14所高校簽署創業人才引育合作協議,已發放創業補貼1.55億元。此外,無錫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試點工作,已建成71個街道(鎮)公共就業服務中心和261個社區(村)“家門口”就業服務站。
市級層面的“頂層設計”,如何轉化為各板塊的具體實踐?在全市就業“一盤棋”中,錫山區堅持把穩就業、保就業、促創業作為首要民生工程,統籌推進各類群體就業。錫山區副區長鮑雪峰介紹,今年錫山區舉辦“春風行動”系列線上線下招聘活動28場,700余家企業釋放3萬余個優質崗位,并首次設立“東西南北”勞務協作專區,推動跨區域勞動力供需精準對接。在助企穩崗方面,全面落實錫山區2025年度“新春十二條”和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相關政策,發放補貼資金6600余萬元,惠及企業1.6萬余家。
針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錫山區發放大學生租房補貼和生活補貼等3330余萬元,在全省率先實現鎮(街道)青年人才驛站建設全覆蓋。在創業端,累計支持1093名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項目,并通過深化政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育模式,推動全區高技能人才總量突破5.8萬人。
保障兜底,筑牢民生之基
在全省率先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集體補助試點;針對大齡斷保職工,全省首創“貼息續保”政策;陸續將建筑業工人、超齡人員及實習生、快遞員等納入工傷保險保障范疇;對11家平臺企業開展新業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推動美團平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試點……
截至今年8月,全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02.55萬人、工傷保險參保282.09萬人。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最終要落在可感可及的日常生活中。
民生底線能否兜牢,關鍵在精準與高效。面對關于兜底保障機制的提問,無錫市民政局副局長沈黎生從“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三方面展開介紹。2023年啟動的無錫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3610行動”,聚焦3類重點群體,健全6項監測機制,實施10大幫扶工程,兩年多來,市、縣(區)兩級出臺相關政策制度125項,落實各項重點任務110個,實實在在兜好民生底線。2024年建成“無錫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綜合服務平臺”,覆蓋全市超38萬名監測幫扶對象,上線以來已高效處理超18億條人員模型交互信息。建立全市低收入人口多維度動態監測體系,截至目前,平臺已累計觸發處置預警信息9000余條,主動發現“沉默的少數”、及時救助幫扶260多名困難群眾。今年無錫在全省率先推進困難群眾關愛幫扶“一件事”改革,實現省定42項、市定10項救助事項“一窗受理、跨部門聯辦”。同時,制定《無錫市服務類社會救助工作指引(試行)》,重點實施“安全守護、照護支持、生活幫扶、精神關愛”四項行動,涵蓋全市各級310個項目,服務低收入對象8.69萬人次。
鄉村振興,縮小發展之差
鄉村振興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統計顯示,2024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7078元、較上年增長5.5%,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1.70、保持蘇南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29元,同比增長5.3%,城鄉居民收入比較上年同期縮小0.01、保持蘇南第一。
作為無錫市農村區域最大的板塊,宜興聚焦協調發展,繪就城鄉共富新圖景。宜興市副市長楊中浩介紹,2024年,宜興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4336元,同比增長4.9%,增速位列無錫市首位,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2890元,城鄉收入比由2023年的1.782:1下降至1.764:1。今年上半年,宜興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繼續保持4.9%的穩健增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738元,同比增長5.4%,增速高于無錫市平均水平,農民持續增收工作穩步推進。
從“單點美”到“全域美”,無錫鄉村不斷煥發新活力。近幾年,無錫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和美鄉村建設,農村面貌持續向好,涌現出一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先進典型。無錫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張曉慶介紹,全市從行政區域、空間形態、產業發展、自然稟賦四個維度,將有條件的鄉村區域劃分為11個和美鄉村片區,每個片區涵蓋15個以上行政村,通過“一條主軸+多條支線”的布局,打造串珠成鏈的發展格局,目前,宜南“茶鄉竹海山水畫廊”等3個片區已納入省級建設范圍。在打造鄉村節點方面,今年,無錫共有56個行政村(涉農社區)獲評第二批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累計獲評139個。產業是鄉村發展的根基,通過挖掘農業、生態、人文資源,發展“美麗田園經濟”,創新推進11個“田園理想村”建設,引入文創、研學、萌寵等新業態。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鄉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下一步,無錫將持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重點推進60個以上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培育建設,抓好3個省級片區內美麗鄉村風光帶建設等。同時,將于10月召開“田園理想村”全球合伙人線下招募會,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產村深度融合,讓農民過上現代文明生活,讓鄉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來源: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