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信息索引號 | 014006438/2025-04295 | 生成日期 | 2025-07-31 | 公開日期 | 2025-08-15 |
文件編號 | 錫政辦規〔2025〕7號 | 發布機構 | 無錫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附件下載 | ![]() |
||
內容概述 |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無錫市促進全鏈式科技成果轉化若干措施的通知 |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無錫市促進全鏈式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無錫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7月31日
(此件公開發布)
無錫市促進全鏈式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科技成果轉化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措施。
一、加強高質量科技成果捕捉和供給。完善科技成果發現、對接工作機制,強化與國內外高校院所、重大創新平臺、重點科研機構對接服務,組建無錫技術轉移高校院所聯盟,建立“駐校技術經理人”機制,主動捕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推動高價值科研成果與企業技術需求雙向匹配,形成跨區域、跨學科的協同創新網絡。探索實施以“項目經理人”為核心的有組織科技創新管理范式,實現“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孵化”全周期培育。鼓勵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等科研單位與企業通過“訂單式”研發和人才聯合培養等模式,建立產學研緊密合作關系?!彩锌萍季?、市衛生健康委,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激發各類人才科技成果轉化活力。優化科研人員職稱評價機制,將科技成果轉化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作為科研人員晉升職稱、崗位聘任、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并加大權重。暢通職稱申報評審綠色通道,科研人員在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活動中獲獎且是成果轉化項目主要完成人的,可直接申報相應職稱。組織實施“無錫青年科學家支撐計劃”,支持前沿技術領域領軍的青年科技人才來錫創新創業。支持高校院所人才團隊帶科技成果創辦、領辦科技企業,經評審擇優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助。健全技術經理(紀)人、高校“產業教授”、企業“科技副總”等各類技術轉移人才培育、使用、管理和激勵機制,支持在錫高校開設技術轉移轉化相關課程,開展高層次技術經理人交流培訓,將優秀技術轉移人才納入“太湖人才計劃”并予以高層次人才獎勵。評選年度優秀技術經理(紀)人,對開展技術成果交易服務并實現轉化落地的優秀技術經理(紀)人,按技術交易合同實際成交額的2%,給予最高50萬元獎補?!彩形瞬呸k,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增強國有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動力。鼓勵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建立區別于投資管理項目、生產經營項目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管理制度,將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納入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評價范圍,加大對企業科研投入的評價力度。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通過股權激勵、分紅激勵、項目跟投和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激勵等方式,推動企業與重大創新平臺開展聯合創新。鼓勵國有投資平臺設立科技成果轉化持股平臺,組建專業管理團隊,負責科技成果的評估、投資及后續管理等工作,通過購買科研事業單位成果轉化作價入股后持有的股份、直接購買或與科研團隊共設企業購買知識產權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金收益。(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各市屬國有企業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打破高校院所成果轉化制度壁壘。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醫療機構等科研事業單位,通過“賦權+轉讓+約定收益”等模式,在設定合理路徑、規范合同約定、做好風險防控前提下,將職務科技成果部分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賦予科研人員并實施轉化。推動科研事業單位實施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管理,職務科技成果以作價入股等方式轉化形成國有資產后,其劃轉、轉讓、退出等處置,由科研事業單位自主決定,不納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范疇。支持科研事業單位將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與職務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結合,以“現金入股+技術入股”方式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推行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制度,支持科研事業單位將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支持科研事業單位通過專利轉讓、許可、質押融資等方式,盤活現有存量專利成果轉化運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有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建立重大任務牽引的協同創新機制,聯合高校院所共同申報國家、省級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攻克一批重點領域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并實現應用轉化。對任務型創新聯合體組織實施的聯合攻關項目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對符合生態型創新聯合體的重大創新平臺給予最高1000萬元建設經費支持,完成建設任務后根據績效評價結果可再給予最高500萬元接續支持。支持創新聯合體成員單位組建申報人才攻關聯合體,鼓勵申報國家、省級人才計劃?!彩锌萍季?,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組織實施體系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發揮市產業創新研究院作用,推動建立企業主導的新型研發機構,協同市場化的成果轉移轉化平臺,以“撥投結合”“虛擬資金”“項目經理人”等多種方式推動成果產業化。按照“企業出題、協同破題、落地轉化”的原則,定向組織重大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對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等實施的“揭榜類”項目,擇優給予單個項目最高500萬元支持,特別重大的項目可適當上浮。對與科研事業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的企業,按技術合同實際成交額的30%,給予企業最高100萬元補助。鼓勵企業擴大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一、二等獎以及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二等獎等成果的產業化規模,兩年內根據獲獎項目新增技術和設備投資額,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彩锌萍季?、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速科研平臺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支持建有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的科研事業單位,通過技術開發、許可、轉讓等方式向企業轉移轉化科技成果,對其按年度新增與企業簽訂技術合同實際成交額不超過10%,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鼓勵省級以上開發區(高新區)龍頭企業積極對接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大科學裝置、技術創新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推進科研成果“沿途下蛋、持續轉化”,對實現落地轉化的創新成果項目,每項最高獎勵50萬元,單個企業年度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彩锌萍季?,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建強概念驗證和中試服務平臺。支持企業、社會資本聯合科研機構等分類建設市場化運作的概念驗證中心、中試服務平臺,圍繞重點產業領域,為企業提供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二次開發、工藝驗證和中試熟化等服務。對經認定符合條件的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服務平臺,分別給予最高200萬元和500萬元資金支持;對績效評價為優秀的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服務平臺,每年分別給予最高200萬元和500萬元績效獎勵?!彩锌萍季?、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衛生健康委,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加強場景應用創新成果孵化。發揮場景創新中心統籌作用,聚焦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文旅消費、社會民生、城市治理等領域,推動部門、國有企業等開放重點產業領域的應用場景,面向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重點企業開展場景機會和場景能力項目征集并定期向社會發布,分領域組織場景供需對接活動,實施“科技創新+場景應用”行動,支持先進技術與創新產品的場景應用,對應用單位按項目實際投入的一定比例,給予最高100萬元資助,打造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應用工程?!彩邪l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廣旅游局,市國聯集團,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建設高水平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全面融入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江蘇中心建設,推動建設專業化、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能化科技成果交易平臺,實現各類科技成果集中展示、信息發布、企業技術供需精準匹配對接、技術評估評價、融資對接支持等服務保障。對新建的科技成果交易服務平臺,根據績效給予最高500萬元經費支持。支持國家大學科技園、技術轉移機構、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科創飛地以及校友組織等單位建立科技成果孵化服務機制,對科技成果轉化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服務機構或校友組織,根據績效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彩锌萍季?、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推動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共享。鼓勵科研事業單位、企業加入各級各類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向社會開放共享科技資源,對開放共享服務效果好的服務單位,按獲得省級績效獎勵金額1∶1給予最高50萬元聯動獎補。圍繞市場需求,打造區域性的科技成果轉化信息平臺,匯聚產業需求、技術成果、人才團隊、服務設備等專業數據,加強科技成果信息互聯互通。擴大科技創新券使用范圍,支持企業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券,購買技術研發、檢驗檢測等科技服務,提升科技成果轉化“便利度”。對在“江蘇省科技資源統籌服務平臺”上使用科技創新券的企業,按實際使用科技創新券的額度1∶1給予最高10萬元聯動獎補?!彩锌萍季?、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衛生健康委,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無錫經開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完善科創金融創新服務生態。構建“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融合創新生態,廣泛吸納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創投機構、科技企業、行業組織等高端人才。用好未來產業天使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加強市、市(縣)區兩級財政引導基金聯動,帶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國資基金對投資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原則上不設門檻收益率,管理的基金在清算時,給予20%—50%的容虧率;可延長基金存續期最高至15年,支持科技成果早期投入多途徑退出。推動設立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探索“先投后股”等方式支持高校院所重大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支持國家和省市科技計劃項目中形成的科研成果產業化。(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委金融辦,市科技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本措施適用于高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新型研發機構、技術轉移機構、企業,有關措施的具體實施在申報指南中明確,由市科技局、市財政局承擔具體解釋工作。本措施自2025年9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至2028年8月31日。其中涉及獎補政策若與本市各級其他同類政策不一致的,按“從優、就高、不重復”原則予以支持,執行期間如遇國家及省、市有關規定和政策調整的,本政策即進行相應調整。
來源:無錫市人民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