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促進全鏈式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專題新聞發布會

- 時間:2025年7月31日16:30分
- 地點:無錫市政府新聞發布中心
- 本期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無錫市政府副秘書長孟棟
-
出席領導:市政府副秘書長孟棟,市科技局局長陶波,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專職副主任馮益民、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副局長余仁昌、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盧軍英、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單婷婷
- 文字實錄
無錫市促進全鏈式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稿
無錫市政府副秘書長 孟棟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市政府,向多年來關心支持無錫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工作的社會各界和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就《無錫市促進全鏈式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的制定背景和主要內容向大家作簡要介紹。
首先介紹一下制定背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是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關鍵舉措”,并針對當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堵點、卡點,從科技成果轉化各主體各環節提出了具體改革要求。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改革。自2022年,我市先后出臺《關于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的政策意見》等政策文件,均涉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內容,但缺乏體系化的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政策,針對性、精準度和影響力有限。針對當前我市面臨科技成果轉化動力不足、成果不優、支撐不夠、過程不暢、資金不足等現實問題,市科技局牽頭,在市政府分管領導指導下,研究起草了全鏈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措施,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成果轉化積極性,以科技成果轉化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聽取《若干措施》制定情況,并召集專題會議研討,經多輪修改完善形成今天的發布稿。
文件從科技成果供給側、需求側、服務側出發,針對性提出了12項舉措,構建了“全鏈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體系,體現了無錫“敢啃硬骨頭”的改革決心,也彰顯了“產業強市”的鮮明導向。具體內容:第一條,加強高質量科技成果捕捉和供給。強化與高校院所、重大創新平臺、重點科研機構對接服務,建立“駐校技術經理人”機制、探索“項目經理人”創新項目管理范式等。第二條,激發各類人才科技成果轉化活力。優化科研人員職稱評價機制,暢通職稱申報評審綠色通道,實施“無錫青年科學家支撐計劃”,支持前沿技術領域領軍青年科技人才來錫,將優秀技術轉移人才納入“太湖人才計劃”,評選優秀技術經理(紀)人并根據績效給予獎補。第三條,增強國有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動力。鼓勵國企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管理制度和收益激勵機制,鼓勵國資平臺設立科技成果轉化持股平臺等。第四條,鼓勵高校院所創新成果轉化機制。推行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科技成果資產單列管理、橫向科研結余經費與職務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相結合的方式出資科技企業、“先使用后付費”等,強化市場牽引和利益共享機制。第五條,有組織開展關鍵技術聯合攻關。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對任務型、生態型創新聯合體分別給予資金支持。第六條,實施體系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鼓勵企業主導建立新型研發機構,定向組織重大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對企業聯合高校院所“揭榜類”項目以及擴大國家、省級科技獲獎成果產業化規模的項目給予資金支持。第七條,加速科研平臺創新成果轉化。支持重點科研平臺向企業轉移轉化創新成果,按技術合同實際成交額給予績效獎勵。加強高新區和高校院所協同創新發展,對企業承接高能級創新平臺成果,對落地成果項目給予資金獎勵。第八條,建強概念驗證和中試服務平臺。對經認定的概念驗證中心、中試服務平臺,分別給予建設經費資助和績效獎勵。第九條,加強場景應用創新成果孵化。支持先進技術與創新產品的場景應用項目,對應用單位按實際投入給予資助。第十條,建設高水平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對新建的智能化科技成果交易服務平臺、對科技成果轉化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服務機構,根據績效給予資金獎勵。第十一條,推動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對開放共享服務效果好的服務單位、使用科技創新券購買科技服務的企業,給予相應獎補。第十二條,完善科創金融創新服務生態。用好未來產業天使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國資基金對投資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原則上不設門檻收益率、給予20%-50%的容虧率、基金存續期最高至15年,支持科技成果早期投入多途徑退出,推動設立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
下階段,我市將深入落實《若干措施》各項要求,進一步加大執行力度,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優化機制流程、強化政策扶持、推動協同創新、保障資源要素供給等舉措,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前瞻洞察“真需求”、聚力攻堅“真成果”、精準落地“真轉化”,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中勇當先鋒,為打造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提供堅實支撐。謝謝大家!
記者提問1:《若干措施》圍繞如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制定了12項舉措,與其他城市相比,請問無錫在制定政策方面有什么考慮?主要特色和創新點是什么?
市科技局:這個問題非常好。為有效解決無錫市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我局在學習借鑒上海、南京、廣州、杭州、合肥、青島等地的最新政策的基礎上,圍繞“高質量科技成果供給、高層次創新人才集聚、高效率科技成果轉化、高水平科創服務生態”目標,緊扣科技成果供給端、需求端和服務端三個方向,制定了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創新性的12項舉措,主要特色和創新點概括為以下三方面:
一是政策設計圍繞“全鏈”。針對“轉什么、怎么轉、誰來轉”等問題,全生命周期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避免單一環節的短板效應。比如,鏈接科研平臺成果轉化與概念驗證、中試服務平臺建設等的支持方式,貫通“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到市場”的融合接力;支持通過“賦權+轉讓+約定收益”等模式,賦予科研人員成果權益,鼓勵科研人員以“現金入股+技術入股”方式出資企業,推行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打破成果轉化制度壁壘。
二是政策創新聚焦“堵點”。聚焦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技術經理人隊伍培育、科技金融創新生態等薄弱環節,新增了不少政策點并加大資金投入。圍繞成果“從哪來”,提出建立“駐校技術經理人”“項目經理人制”等機制,組織實施“無錫青年科學家支撐計劃”,將優秀技術轉移人才納入“太湖人才計劃”,并予以獎勵,推進高質量科技成果體系化捕捉和對接。圍繞科技成果“到哪去”,支持重點科研平臺向企業轉移轉化科技成果,根據技術交易實際成交額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加強高新區與高校“雙高協同”,鼓勵高新園區企業承接高能級科研平臺成果,吸引國內外頂尖創新成果來錫轉化,對實現落地轉化的創新成果項目,每項最高獎勵50萬元,單個企業年度最高獎勵500萬元。
三是政策優化注重“實效”。比如,對獲得國家和省級科技獎勵的科研成果,側重點由“重獎”到“轉化”,鼓勵獲獎的創新成果落地轉化和產業化;在布局技術轉移生態體系方面,強調建立科技成果早期孵化服務機制,對科技成果轉化有突出貢獻的科技服務機構或個人,提供相應的政策資金獎勵;推動設立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探索“先投后股”等方式支持高校院所重大科研成果就地轉化。
下階段,市科技局將狠抓全鏈攻堅突破,加強高質量科技創新成果供給與需求對接,多措并舉激發各類創新人才、國有企業、高校院所、醫療機構等創新主體的動力活力,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場景應用”行動,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記者提問2:高校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源頭活水”,是打通產學研用鏈條的關鍵一環。請問我市在推動高??蒲腥藛T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協同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市政府教育督導室:為推動在錫高校完善科技創新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以高水平科技創新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根據《無錫市促進全鏈式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市教育局制定了《關于促進在錫高??萍汲晒D化的若干措施》,主要包括7 個方面。具體內容為:
一是優化高校資源布局,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實施本科高校“333”建新提質工程,擴大本科教育資源。支持在錫高校增設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積極引進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舉辦新型研究型大學,深化與高校未來技術學院合作共建,強化高質量科技成果源頭供給。
二是鍛造優勢學科專業,筑牢高??萍紕撔赂偷鬃?。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支持在錫高校建設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優勢學科和產業特色鮮明的重點學科。建立科技發展和產業發展需求牽引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機制,實現在錫高校專業設置對全市重點產業覆蓋率達100%。
三是加強科技人才引育,壯大高??萍汲晒邪l主力軍。支持在錫高校瞄準“卡脖子”關鍵技術和區域產業發展所需,加快引育戰略科學家和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建立專兼職、雙聘制、特聘崗位等柔性引才機制,實施在錫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托舉行動,培育壯大技術經理人隊伍。
四是創新組織實施機制,增強高??萍汲晒D化活力。通過建立完善覆蓋科技成果轉化全流程的制度體系,改進高??蒲性u價體系和職稱評聘標準,鼓勵在錫高校設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內設機構,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五是打造科創平臺載體,提高高??萍汲晒D化效能。支持在錫高校建好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無錫傳感網國家大學科技園、東南大學微納系統國際創新中心、無錫學院集成電路工藝聯合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建立在錫高??蒲性O施和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機制,提高科技資源利用率。
六是推進校企資源對接,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移轉化。支持在錫高校參與國家“百校千項”高價值專利培育轉化行動和“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計劃,開展“雙高協同”創新發展試點,建立面向企業的技術服務網絡,推動科技成果與產業、企業需求精準對接。
七是落實落細保障政策,激發高??萍汲晒D化動能。推動落實《江蘇省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實施方案》。將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納入市校共建高校重點任務和市屬高校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探索設立在錫高??萍汲晒D化和創新創業基金,為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提供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務。
記者提問3:技術經理人是科技成果轉化鏈條中的關鍵活力因素之一,在高質量科技成果捕捉、技術供需對接匹配與高效轉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請問我市對于技術轉移人才的引進和評價方面有哪些新舉措?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近年來,人社部門圍繞促進科技成果在錫轉化,聚焦技術轉移人才的引進,全力優化發展環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我局將圍繞貫徹落實“市促進全鏈式科技成果轉化若干措施”,創新如下工作舉措:
一是拓展政策保障力度。圍繞全市“465”現代產業集群,將技術轉移人才納入我市相關人才政策保障范圍,給予技術轉移相關專業畢業生最高6萬元的租房補貼、最高30萬元的購房補貼,對符合條件的技術經理人等人才可通過綜合評價認定為我市D2~C3類人才,享受子女教育、交通出行、園林旅游等相應服務保障政策。鼓勵技術轉移人才選擇無錫、建設無錫。
二是不斷創新招引模式。推動技術轉移人才搜尋前置化,在高校成立實體化“引才聯絡站”,瞄準引進一批專業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的科技成果轉化人才。與四大創新合作中心的協同,將項目對接、科技招商和人才招引聯動,持續擴大“智匯無錫”“百企千才高校行”品牌效應,推動高校圍繞協同開展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需求輸送更多專業人才。
三是集聚高端人才引進。圍繞龍頭骨干企業、科技園區、新型研發機構等對科技轉移人才實際需求,在海外高端人才招聘月、“錫望您來”高端人才招聘會、“百名海外博士江蘇行”發布“招賢榜”,多渠道招引海內外高端技術轉移人才。
四是專設職稱評價渠道。發布技術轉移人才資格條件,單列技術轉移專業,組建技術轉移人才相應評審委員會,對技術轉移人才單獨評價。暢通職稱申報綠色通道,對在技術轉移中取得突出的示范效應、做出重大貢獻的技術轉移人才可直接申報高級或正高級職稱。做好職稱申報服務,加大技術轉移人才開展職稱宣傳,提升技術轉移人才職稱申報積極性。
記者提問4:醫療工作者既是臨床需求的發現者,也是技術落地的關鍵推動者,是醫藥領域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人物。請問我市醫療衛生機構科研成果轉化方面有哪些痛點和堵點問題?《若干措施》對于解決這些問題具有怎樣的意義?下一步如何落實?
市衛健委:大家好!科技成果轉化是提升醫療科技能力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目前我們主要面臨三個方面的困難:一是轉化動力不足。盡管當前已經出臺一系列關于成果轉化的政策,但是到了醫療機構的實施層面,仍存在一些操作細節上的障礙,導致醫務人員開展成果轉化工作的積極性不高。二是轉化能力有待提高。醫療機構普遍缺乏專業的技術經理人團隊,在專利布局、價值評估、概念驗證等方面存在短板。三是轉化啟動困難。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缺乏專業的中試平臺和資金支持,一些優秀科技成果缺乏相應的展示平臺,無法得到企業的關注。
這次出臺的政策措施針對性很強,一是在制度設計上實現“三個突破”。突破權屬限制,允許“賦權+轉讓+約定收益”模式;突破管理約束,實行成果轉化資產單列考核;突破激勵瓶頸,將轉化成效納入職稱評審,對于醫療機構開展成果轉化起到了極大的激勵作用。二是在支持保障上做到“三個強化”。強化資金支持,強化平臺建設,支持建設中試基地,強化人才培育,培養專業轉化團隊,給醫療機構開展成果轉化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三是在服務創新上突出“三個聚焦”。聚焦臨床需求,聚焦產業對接,聚焦成果落地,給醫療機構開展成果轉化排除了困難,帶來了信心。
后續,市衛健委將從三個方面抓好落實:第一,開展試點示范。在市屬醫院率先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綠色通道”。第二,加強平臺建設。重點建設無錫市醫學科技創新發展中心,為醫療機構提供概念驗證和中試服務,優化轉化服務鏈條。第三,強化醫工協同。我們將探索在全市層面建立專利趕集機制,定期為醫療機構打造展示科技成果的平臺,為企業搭建遴選優質專利的集市,進一步促進醫工合作,助力我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我們相信,隨著《若干措施》的深入實施,必將進一步激發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創新活力,讓更多“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為“臨床利器”,為健康無錫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最后,也懇請各位媒體朋友繼續關心支持我市衛生健康科技創新工作。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