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年07月10日 文字大?。?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文號 | |
---|---|
制發機關 | 無錫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5-06-12 10:06:21 |
文件狀態 | 執行中 |
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推進無錫首發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錫政辦規〔2025〕 5 號
各市 (縣)、區人民政府 ,市各委辦局 ,市各直屬單位:
《關于推進無錫首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已經市政府同意 ,現印發給你們 ,請認真組織 實施。
無錫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 年 6 月 12 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推進無錫首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積極推進首發經濟發展的相關決策部署 ,吸引更多國內外品牌在無 錫開展首店 、首展 、首秀 、首演活動 ,有效契合當前多元化 、個性化 、品質化的消費新趨勢 ,持續培 育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加快打造緊跟時尚 、提升品質 、順應潮流的國內外新品首發地 ,現制定如 下措施。
一 、鼓勵新消費品首秀 。鼓勵本市企業建設自主品牌 ,提升創新能力 ,持續推出具有吸引力的產 品 。鼓勵本市消費品生產企業成立零售公司 ,在高端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領域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和新 興產業發展需求 ,加快紡織行業發展運營模式轉型 。在低空經濟 、人形機器人 、合成生物等未來產業 領域加大科研投入扶持力度 ,設立市場化專項科研基金 ,鼓勵企業與高校 、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 在新能源 、汽車及零部件 、電動車 、現代食品 、消費電子等輕工和機加工領域聚焦居民日常消費用品, 加快工藝裝備更新改造和產品研發創新 ,不斷提高品種豐富度 、品質滿意度 、品牌認可度 。對相關企 業或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時尚機構 、知名品牌 、設計師品牌 、高端定制品牌 、時尚國潮品牌等在本市 召開新消費品發布會及發布新品 ,分檔給予最高 50 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市商務局 、市工業和信息化 局 、市發展改革委 、市科技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 、支持引進各層級首店 。圍繞強化功能定位 、優化內外環境 、增設人性化服務設施 、提升風貌 特色 ,在確保房屋質量安全的前提下 ,推動百貨店和購物中心開展“一店一策”改造 ,提升首店落地 的吸引力 。鼓勵融合型商業 ,打造購物 、餐飲 、社交 、娛樂等“一站式”服務的新地標 ,提升首店存 續的生命力 。培育主題式商業 ,鼓勵商業與科技 、 自然 、藝術 、體育 、公園等聯動 ,滿足社交 、親子 等消費需求 ,提升首店發展的影響力 。編制移動端的全市首店消費地圖 ,重點展示消費新業態 、新模 式 、新產品 ,呈現首店集聚的特色商圈 、商街等載體 。對國內外知名消費品牌在本市開設中國首店、 江蘇首店并符合相關要求的 ,給予最高 100 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市商務局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等按職 責分工負責)
三 、推動各領域消費品首展 。依托“太湖購物節”展示平臺 ,持續辦好家博會 、汽車展 、家裝節、 家電節等消費品展覽 。針對餐飲 、文化 、旅游 、體育 、演出等改善型服務消費 ,進一步豐富居民消費 選擇 ,加大力度舉辦年貨節 、服裝展 、啤酒音樂節 、冰淇淋文化節 、茶葉展 。打造寵物消費 、定制消 費 、悅己消費 、情懷消費等消費新場景 ,落地一批寵物展 、動漫展 、二次元展 ,擴大騎行 、冰雪 、露 營 、攀登 、音樂等青年群體消費規模 。對在市區專業場館舉辦 、展期 3 天以上 、符合展覽主題 、折合 標準攤位數 300 個以上的貿易類展覽給予補貼;符合首展相關規定的 ,補貼上限適當上浮 ,最高 300 萬元。(市貿促會 ,市商務局 、市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 、促進音樂活動首演 。加快推進奧體中心建設 ,進一步擴大無錫交響音樂廳“太湖音悅城”品 牌影響力 ,打造大型音樂活動常態化舉辦陣地 。利用好無錫體育中心 、大劇院 、江陰體育中心 、宜興 體育中心等現有場館并實施微改造 ,提升演唱會 、音樂節的承接能力 。支持主辦方以市場化方式舉辦 演唱會 、音樂節 ,對每站次售票人數在場館組織的超 1.3 萬人次 、在戶外組織的超 4 萬人次 ,且銷售外 地觀眾門票不低于 50% 的 ,對主辦單位給予最高 50 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對滿足上述條件 ,且滿足在全 國演出達一定規模 、江蘇省內無錫為唯一演出地或無錫作為巡回演唱會首站等相關首演規定的國際知 名或國內一流大型演唱會 ,額外給予最高 20 萬元的首演獎勵。(市文廣旅游局 、市體育局 ,市委宣傳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 、引導影視活動首映 。加快國家電影數字產業園三 、四期建設進度 ,加強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 示范基地建設 ,支持園區大力發展“電影+”新業態 、新產品 。進一步完善電影生產創作機制 ,建強 數字電影產業高地 ,打造現代電影工業體系 。對引進院線電影來本市舉辦全國首站首映禮的影院 ,給予專項電影消費券額度。(市委宣傳部 ,市科技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 、強化首發技術創新突破 。聚焦物聯網 、集成電路 、生物醫藥 、高端裝備 、新能源 、新材料、 “兩機”零部件 、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等領域 ,健全“揭榜掛帥”常態化推進機制 ,針對產業核心技術 和關鍵工藝制訂“卡脖子”技術清單 ,完善高技術消費品產出的核心環節 。加快重點領域首發技術創新突破 ,對符合條件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 ,分檔擇優給予單個項目最高 500 萬元研發資助 ,特別重大的項目可適當上浮。(市科技局 、市發展改革委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 、優化首發活動報批報備管理 。對 1000 人以上大型新品首發活動 ,推行同一場地同類活動一次 許可報批制度 。 1000 人以下小型新品首發活動 ,參照大型活動試行同一場地同類活動一次報備制度。 積極發展線上演映演播 、沉浸式體驗 、數字藝術等新型文化業態 ,持續投放優秀電影首映和文藝首演。 優化審批流程 ,加強安全監管和服務保障 ,增加各類大型活動首秀 。鼓勵申辦承辦國際國內高水平體 育賽事 ,增加受眾面廣的線下線上體育賽事首次落地 。支持舉辦各類展銷會 、博覽會 、交易會 、購物 節 、品牌展 、嘉年華 、特色市集 、創意設計大賽等活動 ,進一步擴大首展頻次。(市公安局 、市文廣旅游局 ,市委宣傳部 ,市商務局 、市體育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 、加強首發新品要素支持 。引培從事潮流 、時尚 、文藝工作的品牌主理人 ,推動首發品牌的整 體運營和管理 ,將符合條件的品牌主理人納入本市人才計劃支持范圍 。鼓勵金融機構與首發市場主體 開展對接掛鉤 ,提供從研發 、生產到市場推廣全生命周期的貸款 、股權投資等多元化金融服務 。建立 涉及首發首秀首展首店的進口商品通關企業服務便利機制 ,推進進口商品檢驗結果采信制度在服裝類 等新品進口通關中的應用 ,對用于樣品展示 、新品發布等不進入市場銷售的進口消費品提供便利化措 施 。支持保稅展示交易業態發展 ,為進口新品銷售提供便利。(無錫海關 、江陰海關 、宜興海關 ,市委人才辦 、市委金融辦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 、優化首發經濟營商環境 。打造穩定 、透明 、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重點聚焦經營主體突出關切 和需求 ,切實解決企業痛點難點問題 。圍繞市場準入 、公平競爭 、經營服務 、權益保障 、社會信用等 經營主體關心關注的重點領域 ,不斷優化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方式 ,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 權益 。提升首發品牌管理服務水平 ,進一步優化城管 、消防 、安保等審核流程 ,最大限度精簡申請材 料 、縮短審批時限 。對有選址需求的各類首發品牌提供選址服務或協助對接商業載體運營商。(市發展 改革委 、市市場監管局 、市城管局 ,市消防救援支隊 ,市公安局 、市數據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 、深化首發經濟知識產權保護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 ,提高懲罰性賠償在知識產權審判 中的運用 ,探索開展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規范化試點工作 。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糾紛解決一站式服務 平臺的協同保護功能 ,引入公證機構 、律師事務所 、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等社會資源 ,加大對首發經濟 市場主體知識產權保護 。引導企業建立知識產權預警機制 ,加強對首發創新活動的專利 、商標 、專營 權 、商業秘密等權益的保護 。依法進行知識產權合規性審查 ,及時處置調解權屬糾紛。(市法院 ,市市 場監管局 、市司法局 、市公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本措施自 2025 年 7 月 15 日起實施 ,有效期至 2027 年 12 月31 日 ,扶持政策如有調整 ,按新政策執行 ,江陰市 、宜興市可參照執行 。同一事項或項目符合市級財政多個支持政策的 ,均按照“就高 、不 重復”原則予以支持。
責編: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