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宣傳周”無錫專題新聞發布會

- 時間:2025年6月4日9:30分
- 地點:市政府新聞發布中心
- 本期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無錫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單婷婷
-
出席領導: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周山、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吳意中、市市政園林局副局長王蘭蘭、市水利局副局長葉海舟、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張曉慶
- 文字實錄
美麗中國宣傳周無錫專題新聞發布會
無錫市生態環境局
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無錫市生態環境局,向長期關心和支持生態環境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今天,非常榮幸在這里向大家發布《2024年無錫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并介紹美麗無錫建設整體工作安排。
全面推進美麗無錫建設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充分體現,是全面落實全國、全省、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重要內容,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2024年,我市以美麗無錫建設為統領,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大氣環境方面,“天更藍了”。2024年,全市細顆粒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M2.5,年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較2023年改善了1微克/立方米,連續5年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均實現多年穩定達標??諝赓|量優良天數比率逐年提高,2024年為83.9%,達到307天,比2023年多了6天,連續6年無重污染天。近年來,大家抬頭仰望,藍天如洗、白云悠揚的日子越來越多了,朋友圈里更見證了更多的藍天和白云。
水生態環境方面,“水更清了”。2024年,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國省考河流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連續三年保持100%;太湖無錫水域連續17年實現安全度夏,水質2007年以來首次年度達到Ⅲ類,達到“良好”湖泊標準。長江干流無錫段水質達到Ⅱ類,穩定達到優級水平;9條通江支流水質也均為II類。26條出入湖河流中,15條出入湖河流水質類別達Ⅱ類,較2023年增加了6條。
自然生態方面,“人與自然更和諧了”。2024年,全市生態質量指數(EQI)為55.97,同比增加0.05,生態環境狀況優良,生態質量穩中有升。生態環境的改善吸引了更多小動物在無錫“安家”“歇腳”,比如太湖黿頭渚已成為游客打卡紅嘴鷗的必選之地,每一次游客設身處地用鏡頭去捕捉那些可愛身影,都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注腳。
此外,全市土壤生態環境質量保持良好,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輻射環境質量保持正常。從全市生態環境狀況來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無錫的“顏值”越來越高了。
2024年無錫生態環境質量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美麗無錫建設仍然需要我們不斷努力!經過反復研究和認真謀劃,2024年11月,市政府正式印發實施了《全面推進美麗無錫建設的行動計劃》(錫政發〔2024〕24號),科學擘畫了美麗無錫建設的戰略藍圖,并明確了具體的實施路徑?!缎袆佑媱潯返某雠_,標志著美麗無錫建設站上了新的起點。
《行動計劃》確定美麗無錫建設分三個階段,具體是:“十四五”深入攻堅,到2025年,美麗無錫建設成效顯著,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無錫樣板有力推進;“十五五”鞏固拓展,到2030年,美麗無錫基本建成,成為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示范樣板;“十六五”整體提升,到2035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無錫全面建成?!缎袆佑媱潯方y籌部署了八大專項行動,保障美麗無錫建設各階段目標如期順利實現。
一是實施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專項行動,優化空間發展保護格局,培育壯大科技創新型產業,加快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二是實施碧水保衛戰專項行動,全面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持續抓好長江大保護,統籌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三是實施藍天保衛戰專項行動,持續提升清潔生產、清潔運輸、清潔城市先進性;四是實施凈土保衛戰專項行動,強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五是實施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專項行動,筑牢綠色自然生態屏障,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六是實施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專項行動,強化宜居城市建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七是實施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專項行動,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生態環境安全保障,加強生態環境法治、政策和科技等支撐;八是實施生態文明影響力提升專項行動,大力弘揚生態文化,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開展創新實踐活動,構建多元參與行動體系。
借此機會,再次向各家媒體、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美麗無錫建設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希望大家繼續關心支持和監督我們的工作,也熱忱歡迎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美麗幸福河湖建設新聞發布稿
無錫市水利局
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無錫市水利局,向長期關心和支持水利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今天,非常榮幸在這里向大家簡要介紹近年來我市美麗幸福河湖建設取得的主要成效及下一步工作舉措。
一、近年來取得的主要成效
2020年9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啟動美麗幸福河湖建設,以河湖長制為牽引,系統治水、鐵腕治污,全力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截至2024年底,全市高標準建成2365條美麗幸福河湖,其中省級幸福河湖48條,建成數量和投資額均為全省最高,連續三年獲得無錫市民心工程金獎、銀獎,打造了一批“山水相融、城水相依、人水相親”的最美城市水地標。一是水岸環境顯著改善。圍繞“推窗見綠”“開門親水”“移步進園”目標,以京杭大運河、梁溪河“兩河”整治提升為突破,統籌算好安全賬、生態賬、產業賬、文化賬、民生賬、城建賬、經濟賬,打造濱水開放空間、貫通沿河慢行系統、增設休閑服務驛站,累計投資約100億元,梁溪河、陽山蕩、伯瀆河、九里河、錫澄運河、小溪港等一大批 “河安湖晏、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文昌人和、公眾滿意” 美麗幸福河湖新典型成為遍布城鄉的一道道靚麗風景。二是河湖水質企穩向好。連續3輪對161條、552條、598條河道共計1300余條重點河道實施綜合整治,累計投資近110億元,重點整治河道水質優III比例較“十三五”初提升了78.2個百分點,提升幅度全省最大,有效保障了71個國省考斷面穩定達標、長江干流水質穩定達到Ⅱ類、特別是太湖本世紀以來首次達到全年Ⅲ類水質、連續十七年實現安全度夏。三是生態優勢轉化發展動能。時隔20年無錫重啟太湖水上游項目,串聯起黿頭渚、貢湖灣等生態IP;紅嘴鷗遷徙成為“頂流”景觀,馬拉松賽事與生態研學激活“水旅經濟”;江南文脈論壇將“太湖故事”推向世界,讓“太湖美”從歌詞變為可觸摸的文旅體驗;2024年成功舉辦首屆太湖流域水治理國際會議,并將無錫定為永久會址,適時向世界推介河湖治理的探索與實踐;2024年全省首單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項目在宜興成功簽約落地;2025年央視春晚無錫分會場的成功舉辦及古運河、南尖公園、黿頭渚等河湖的驚艷亮相,以“央視嚴選”的姿態生動詮釋了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福祉與城市品牌塑造的有機融合,繪就了水脈、山脈、景脈、文脈交相輝映、共生共榮的生態盛景。這些不僅喚醒了無錫深厚的水韻歷史文化記憶,更為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態動能。
二、下一步工作舉措
下一步,美麗幸福河湖建設將著眼全方位激活水韻無錫的“優勢基因”和“流量密碼”,全面優化河湖生態,讓群眾享受更多清水綠岸,以碧水清波描繪無錫現代化建設的壯美圖景。一是提質擴面,深化幸福河湖建設。一以貫之落實河湖長制,每年按照12%的比例分級分類推進美麗幸福河湖建設,重點開展“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清潔美麗、推動河湖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保護傳承弘揚江河文化”等五個方面的工作,到2030年“河安湖晏、水清魚躍、岸綠景美、宜居宜業、人水和諧”的美麗幸福河湖基本實現全覆蓋。二是統籌聯動,深化太湖綜合治理。以太湖、滆湖、蠡湖治理為重點,緊盯37條主要入湖河流及上游關聯骨干河道及其369條支浜,堅持內外源系統治理、上下游協同聯動,深入開展污染源排查整治、城鄉雨污水治理、農業面源治理、黑劣水體治理等攻堅行動,持續推進滆湖綜合整治、蠡湖水環境深度治理、太湖新一輪生態清淤、入湖河道整治、藍藻湖泛防控、調水引流等重點工程,計劃到2030年完成清淤3456萬立方米,為太湖增添更多美麗色彩厚植更多綠色基底。三是守正創新,完善長效管護機制。積極推進“人工智能+水利”應用場景,探索非接觸式“河長智”場景創新,綜合運用機器狗、無人機、無人艇、無人船、衛星遙感、高精度監測設備等新質生產力,構建數智化“巡、防、控、管”模式,進一步提升河湖管護質效。同時,推進河湖治理管護向基層網格延伸,壯大民間河長、企業河長、河小青力量,讓河湖管理保護意識深入人心,成為社會公眾的自覺行動,營造全社會關愛河湖、珍惜河湖、保護河湖的良好風尚。
各位媒體朋友們,百聞不如一見,歡迎大家到處走一走、看一看,親身感受水韻無錫近在咫尺的美麗與幸福。
我就先簡要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無錫市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情況發布稿
無錫市發展改革委
各位新聞媒體朋友:
根據發布會安排,我簡要介紹一下近年來我市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相關情況。
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我市“1+1+N+X”“雙碳”政策體系和“意見引領+方案落實+要點推動+專項行動”工作體系持續完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各項工作進展良好。2024年,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3.1%,新能源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954.61億元、同比增長20.6%。“十四五”前四年,全市能耗強度累計下降超過20%,已提前完成“十四五”下降14%左右目標任務。
加快推動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有力有序推進減煤工作,積極推廣綠電綠證。去年全市單位面積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903.79千瓦/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綠電綠證交易規模分別達18億千瓦時和80萬張、分別同比增長190%和60%。成立全國首個“綠電綠證服務站”。全面推動產業結構綠色轉型。去年3個園區入圍國家級綠色園區、9家企業入圍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企業入圍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累計數量分別達到7個、48家和10家),6個園區入圍省級綠色園區、96家企業入圍省級綠色工廠(累計數量分別達到8個和225家)。推進首批13家市級零碳工廠建設,成為繼蘇州之后全國第二個開展市級零碳工廠建設的地級市。扎實推動重點領域低碳發展。去年我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3.67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1.86%;市區公交車中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車輛占比達到92.6%。新增綠色建筑1041萬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96萬平方米,8個項目入圍省級綠色建筑示范項目、數量蟬聯全省第一。新增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83個,特色農機化水平總體達到79.6%。創新開展“雙碳”載體建設。今年推動上線無錫市碳管理平臺,截至5月底平臺累計注冊使用人數已超2800人,生成產品碳足跡核算報告757份,電池、電動設備護照1234個。制定出臺《無錫市零碳園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現已遴選出15家基礎條件較好的園區開展零碳園區培育建設工作。
下一步,圍繞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我們將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持續優化完善工作體系,制定出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節能降碳重點任務等政策文件,不斷完善“雙碳”政策體系和工作推進體系,助力綠色低碳發展。同時將“兩新”政策作為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抓手,綜合運用財政獎補貼息、政府采購等多種工具,鼓勵撬動各類社會資本加大對綠色產業和低碳轉型領域創新項目的投入。持續推動產業低碳發展,狠抓零碳園區、低碳企業、綠色產業“三個關鍵”,集成政策、資金等各類要素傾斜支持,大力推動低碳零碳標志性項目建設,加快光伏、風電、氫能儲能等綠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應用,鼓勵有條件的園區、企業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低碳零碳試點示范。持續推動節能降碳協同增效,建強用好無錫市碳管理平臺,堅持“低價供給、足額供應”工作定位,為企業提供碳足跡核算認證、綠電綠證交易撮合等服務,更好幫助企業應對“碳關稅”“碳壁壘”等問題。嚴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項目建設,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持續加快城鄉建設綠色轉型,統籌推動建筑、市政、交通、農業、林業等領域綠色低碳發展,一體開展生態園林城市和全齡友好型城市、韌性城市、海綿城市等建設。實施市政基礎設施智慧化綠色化改造工程,推進綠色低碳建筑規?;l展,加快構建高效聯運體系。
謝謝大家!
記者提問1:全面建設美麗無錫,生態環境優美是非常顯著的特征,更是十分重要的基礎,請問在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方面,無錫市將如何推動《行動計劃》落實?
答: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新時代以來,在無錫經濟總量連跨9個千億元臺階、常住人口增加超100萬人的同時,全市PM2.5濃度大幅下降60.3%,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提升26.2個百分點,均達到有監測數據以來最優水平,特別是太湖無錫水域水質實現了從Ⅳ類到Ⅲ類的歷史性跨越,2024年首次全年達到Ⅲ類、成為我國重點治理的三大湖中首個全年“良好”湖泊。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一是堅持把太湖治理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性工程,強化湖岸同治、流域共治、精準施治,協同推進工業污染、生活污水、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落實落細污染治理、底泥清淤、生態修復等措施,努力打造全國湖泊治理的標桿;持之以恒抓好長江大保護,深入實施長江干流通江支流水質穩定達標專項行動;大力推進美麗河湖建設,扎實開展沿河(湖)污染源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確保國省考河流斷面水質優Ⅲ比例穩定達到100%。二是堅持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突出抓好燃煤煙氣、工業廢氣、車船尾氣、揚塵灰氣“四氣共治”,深化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和生活源污染治理,大力整治餐飲油煙、噪音擾民等突出問題。三是堅持“控新增、去存量、防風險、保安全”,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和治理,分類推進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嚴格落實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有效保障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高標準實施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深入開展危險廢物貯存設施整治攻堅行動和固廢綜合治理、建筑垃圾全鏈條治理。
自然生態環境是最可觀可感的生態福祉,我們將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不斷厚植美麗無錫建設的綠色基底,也希望大家繼續關心支持,謝謝!
記者提問2:截至2024年底,我市累計建成2365條美麗幸福河湖,建成數量和投資額均位居全省首位。請問,這些成績的取得市水利局有哪些經驗做法?
答:近年來,水利部門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緊扣“強富美高”新無錫現代化建設和“美麗無錫”建設總體部署,扎實推進美麗幸福河湖建設,讓越來越多的河湖水流活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成為群眾家門口的“詩和遠方”,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了的更多生態底色,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增強。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夯實“幸福根基”。為積極推進美麗無錫建設,自2020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實施美麗河湖建設,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接續開啟美麗河湖三年行動(2020-2022年)和深化美麗幸福河湖行動(2023-2025年),編制了《無錫市美麗幸福河湖實施方案》,計劃到2025年全市建成3000條以上美麗幸福河湖,到2030年基本實現全市域美麗幸福河湖全覆蓋,推動河湖水質穩步提升、環境面貌持續改善。
二是強化靶向引領,提升“工作質效”。堅持長治久美的目標導向,出臺《關于全面加強河道長效管理的實施意見》,以河長制為抓手,堅持建管并重、一建就管,全面夯實河道長效管理主體主責。堅持攻堅克難的問題導向,聚焦美麗幸福河湖建設12項重點任務,聚力水環境、水生態、水網絡等方面的痼疾頑癥,統籌“控源、治污、修復”等手段,持續深化推進河湖治理的提檔升級、提質擴面。堅持人民滿意的結果導向,對標省《幸福河湖評價規范》,嚴把申報測評標準,讓“河安湖晏、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文昌人和、長治久安”的美麗幸福河湖畫卷更加絢麗。
三是強化協同推進,賦能“高質發展”。注重部門協同,在美麗河湖建設過程中,市各職能部門聚力入河排口專項整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農業農村污染治理、船舶污染等任務,加強行業監管和技術指導,共同助推美麗幸福河湖建設。注重區域聯動,聚力“四統一”平臺和“六聯合”路徑的打造運用,暢通聯合河長制運行機制,統籌推進跨界水體聯保共治。注重科技賦能,充分運用無人機、人工智能+等新質生產力,聚能智慧河湖治理體系,形成“智慧巡查-精準治理-長效管護”的數字化治水閉環。
四是強化宣貫推廣,唱響“水韻無錫”。積極加大美麗幸福河湖宣傳力度,結合“幸福河湖優秀案例”評選、“守護幸福河湖”短視頻征集等活動,先后在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水利報》、《新華日報》、《無錫日報》等中央、省、市級主流媒體專題報道無錫美麗幸福河湖建設成效,五年來相關報道達400篇以上。美麗幸福河湖無錫實踐連續2屆在蘇浙滬閩皖省級河長制辦公室協作機制聯席會議上作經驗交流。小溪港入選生態環境部公布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隨著春晚的輻射效應,展現江南水墨風韻的清明橋歷史文化街區、梅里古鎮、南尖公園等地精彩出圈,吸引著全國各地眾多游客慕名而來,水韻無錫的生態效應得到持續放大。
記者提問3:美麗鄉村建設是美麗無錫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心靈的故鄉”,一條河、一棵樹、一座橋……都寄托了幾代人的鄉愁。近幾年,我市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和美鄉村建設,我們看到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觀,涌現出了一批美麗鄉村的先進典型,請問我市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是什么?
答:感謝您的提問。“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美麗鄉村的場景,這也許就是您剛才所說的“心靈的故鄉”。近年來,我市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片區化建設的部署要求,以片區化建設為重要抓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努力讓農民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首先,介紹一下片區建設的基本情況。去年,我市從行政區域、空間形態、產業發展、自然稟賦四個維度,結合全市功能區安排和“五園五區六帶”規劃建設實踐,將全市有條件的鄉村區域劃分為 11 個片區,除3個省級片區外,其余8個片區作為省級儲備片區。宜南“茶鄉竹海山水畫廊”、錫東“稻香吳韻”、惠山江南桃花源3個片區列入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片區培育建設范圍,獲評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83個。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第一批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案例,我市《強化“四力”并舉,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入選。
其次,介紹一下3個方面的主要做法。一是在“點”上著力。對照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十有”標準,抓好11個片區內180個以上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培育建設。同時,探索打造10個以上“田園理想村(數字游民社區)”,健全完善青年入鄉服務平臺,引入和培育鄉村運營團隊,吸引優質青年入鄉,激活鄉村多元價值。二是在“線”上串聯。以“主軸(美麗鄉村風光帶)+支線(鄉村休閑精品路線)”為紐帶,著力推進片區內的道路、河湖水系等基礎設施建設,將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等節點串聯,形成串珠成鏈、以點帶片發展格局。三是在“片”上協同。針對環太湖、宜南山區、平原地帶等不同地域地貌特征,一體推進山水林田湖草路宅綜合治理,集成推動沿線風貌、鎮容村貌、農房面貌協同塑造,展現片區和諧統一、美美與共的鄉村肌理。協同推動鄉村建設與鄉村產業發展,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有效帶動富民強村,促進“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記者提問4:請問市市政園林局是如何統籌推進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的?
答: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市政園林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以美麗無錫建設和太湖治理為核心,統籌推進城鎮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取得了一些實績:2018年和2019年,我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在省高質量考核中連續兩年名列全省第一。2020年,我年我市被省住建廳確定為江蘇省提質增效示范城市。2023年,無錫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工作成效明顯,3條污水治理經驗被住建部公開推廣,提質增效工作連續三年獲省級“333”考核第一等次。2024年,2家污水廠被國家發改委評為綠色低碳標桿廠,無錫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全省第二。截至2024年底,全市56家城鎮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302.05萬噸/日,市政污水主管網約9292.05公里。
2025年,市市政園林局將繼續以污水全收集、能力全提升、雨污同治共管為目標導向,統籌推進“雨污一體化、廠網一體化、監管一體化”管理,推動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雙提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進污水基礎設施能力建設。2025年度計劃新增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18萬噸/日、新改建市政污水管網107.4公里。
二是推進達標區擴面建設和“回頭看”。城市建成區范圍內271塊提質增效達標區已完成,同步實施“回頭看”,全面推進非建成區達標區塊建設437塊,實現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內“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的全覆蓋,2025年完128塊。
三是推進污水管網檢測修復。2025年底完成市區剩余483公里市政污水管網排查檢測,并對問題管網進行修復。
四是推進“一廠一策”濃度提升。針對個別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偏低的問題,制定“一廠一策”系統化整治方案,因地制宜的提出整改措施,著力提升進水濃度。
五是優化排水管理體制機制。各市(縣)區明確一個部門統籌雨污水管理工作,加快推進“廠網一體化”資源整合,推進經開區“一體化”試點工作。
六是積極對上爭取資金。2025年排水項目獲“兩重”資金補助3.76億元,其中污水管網0.91億元,雨水設施及排水防澇2.85億元。我局將積極把握各類政策窗口期,搶抓機遇,最大限度爭取國家政策資金支持。